14:03 jubing
https://youtu.be/Qh0dulY7_-A?si=euJAWOfXJnfpqLds
一貫道的道歌,好有台灣味。
今天點傳師講:
對小孩要「修理」就是修正他的事理,叫修理。
對成人要「修道」就是修行他的道德,叫修道。
所以「修理」「修道」的話是很有道理的。
他又說:
「從前;做人比做事重要。
現在;做事比做人重要。」
他說一貫道的道清,除了「修」還要「辦」,
所謂諸惡莫作就是「修」,所謂眾善奉行就是「辦」。
修辦兩字同時也是「內聖」「外王」的意思。
高老師:「做人優先,內聖,尊德性;
做事為從,外王,道問學。」
無論哪條路上山,在任何方向都能攻頂,
就是「堅持」兩個字。
最後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。
如果沒有堅持,就是康莊大道也走不到。
華梵老師們說的,和宗教團體講的,
都在朝同一個方向前進,
沒有成就自己,就是沒有堅持。
他又說「受考」與「消業」,
我們以為是受到不公平待遇,自覺不幸,
但其實是「消業」,
生命是種串流型態,
有前後因果的,
一個人不想前世,來生,
就認為今生所有的不幸都針對你,
其實你現在的不幸,
是前世的帳單,只是分期付款償還。
這樣你就不會覺得現世的不幸
感到埋怨或不公了。
這說明有神論與無神論的人,
面對困難時,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。
這兩種心態,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生觀。
這就是兩岸人民本質的不同,
不交往不會知道。
交流只有流動,交往卻會往還,
是不一樣的程度。
我就說:希望「不能生於斯,但願長於斯。」
我想這也是 學校要求壯世代繼續學習的道理。
我來華梵由於年紀較長,
人家問我為什麼要繼續讀書,
我說年輕時是「學生」,我們這個年紀要「學死」。
這一生學這兩樣足矣!
就是「學會生死」,一般人只在乎生存,懼怕死亡,
因為他只花時間「學生」,沒有花時間「學死」,
面對「生存」要學習,面對「死亡」更要學習。
這就是很多人成就偌大家業,死的時候,
百般無奈.因為他沒有學習「學死」的學問。
其實話又說回原點,
「學死」就是曉雲法師的「覺」之教育。
「覺之教育」說的精闢入理,就是「學死的哲學」。
當一個懂得死的道理時,這就回到了莊子的學說了......
「逍遙遊」。
生命一旦看清楚,
一生貧賤富貴也就看清楚,
不過是......
雲淡風清。
「如是,如是。」
14:52 jubing 與老師分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